消息传特斯拉正与亿纬锂能谈判 欲纳其为电池供应商 5月14日,有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正在与亿纬锂能进行谈判,欲将亿纬锂能纳入仅特斯拉的上海工厂供应链中,以获得更低成本的电池采购方案。目前双方已经进行了深度谈判,预计会在第三季度敲定相关的合作计划,有消息称,亿纬锂能正在对特斯拉推出的产品进行最后阶段的测试。 资料显示,亿纬锂能主要生产磷酸铁锂电池,这种电池比三元锂电池的生产成本更低,因为它使用的是铁,而不是更昂贵的镍和钴。目前特斯拉最便宜的车型上应用的是宁德时代生产的LFP电池,若谈判成功,亿纬锂能或将成为特斯拉的第二家LFP电池供应商。 Simon点评:尽管特斯拉近期被爆出许多事故情况,同时由于中美关系带来的不确定性,决定暂停扩建上海工厂的计划。但特斯拉在电动车技术的发展上,并没有停止脚步。为了能够进一步降低汽车价格,选择更低成本的磷酸铁锂电池在意料之中。 三元锂电池的优势在于能量密度大,续航时间长,但高温结构并不稳定,导致高温安全性差,且PH值过高将导致单体胀气,从而产生危险,并且三元锂电池成本更高。 而磷酸铁锂电池除了成本较低外,工作电压适中、单位重量下电容量也较大,拥有高放电功率、可快速充电且循环寿命长等特点,尤其在高温与高热环境下的稳定性较高。但缺点在于,磷酸铁锂电池的振实密度与压实密度较低,也就是同等体积电池电量较小,并且成本率较低,电池的一致性较差等缺点。 如果特斯拉最终决定将磷酸铁锂电池应用在特斯拉系列当中,可能预示着特斯拉未来将出一款短续航的城市代步车版本,以更低的价格抢占低端车市场份额。 韩国宣布打造全球最大规模半导体产业供应链 据韩联社消息,韩国总统文在寅5月13日在三星电子平泽工厂出席韩国半导体战略报告大会时表示,政府将在京畿道和忠清道规划全球最大规模的半导体产业供应链,力争在2030年成为综合半导体强国。 Carol点评:从当前全球半导体行业格局来看,韩国在半导体方面表现并不弱,有非常多优秀的半导体公司,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三星电子、SK海力士,这两家公司是全球排名前三的存储芯片企业,这两家企业的微小行动都足以影响全球存储芯片产品的供应。 然而不难看出,韩国除了存储芯片全球领先之外,其他细分领域却没有特别出众之处,因此韩国政府投入精力发展综合半导体实力也是意料之中的举动。 据韩国半导体协会称,未来十年内,包括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在内的约153家半导体公司,计划从今年开始投资共计510万亿韩元(约合2.9万亿人民币),其中今年的投资总额将达到41.8万亿韩元。 在政策方面,韩国政府当日还宣布为相关企业提供税收减免、扩大贷款计划和基础设施等一系列政策。其中,对半导体的研发和设备投资的税率将最高减免50%,将为韩国本土芯片产业提供一万亿韩元(约合57亿人民币)的低息贷款。 韩国政府预计,若该规划得以顺利实行,韩国半导体年出口额将从去年的992亿美元增加到2030年的2000亿美元,相关就业岗位也将增至27万个。 4月中国手机出货量大跌 5G手机进入冷静期 5月13日,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4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只有2748.6万部,同比下降34.1%。还有消息称,近期国产手机大厂正集体向上游砍单,减少出货量。有关专家指出,疫情缓和后,手机行业确实迎来了一波报复性消费,同时也透支了一部分购买力,但高峰过后,因为5G网络覆盖不全面、手机均价上涨等因素,消费者需求下降,购买热情不足也在情理之中。 Lily点评:中国移动终端实验室近日公布的《2020年第二期5G终端消费趋势报告》显示,我国手机用户的换机周期正在进一步加长,平均达到25.3个月,比去年10月报告的结果延长0.7个月,而对比2019年第一期报告延长1个月。 5G手机目前缺乏新的卖点,此外由于5G网络覆盖不完全,5G手机目前的体验感比较4G除了速率上提升外,其他还没有特别好的应用,这些都推迟了消费者的换机意愿。 小米、OPPO和Vivo品牌因为华为的供货不足而受益,但从4月的出货量情况可以看出,华为空缺的那部分出货量,其他品牌并未补足。华为Mate40等具有号召力的机型,当前都处于缺货状态,华为P50因各种原因也推迟发布。但除了华为的部分高端机型以及苹果的旗舰系列,其他品牌鲜有爆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消费者的消费冲动。 800万NB-IoT芯片集采落地:中国移动加速2G物联网业务迁移 据来自中国移动的官方信息显示,芯翼信息科技NB-IoT芯片XY1100系列获得中移物联单一来源采购。本次集采框架数量为800万片NB-IoT芯片,采用单一来源集采方式。 中移物联网智能模组部市场总监王超提到,在NB-IoT网络建设上,中国移动已实现了全国346个城市、乡镇以上区域的NB网络连接覆盖,拥有超70万的NB建站资源,目前已开通超35万站,今年还规划了5万按需建站资源,为NB-IoT加码。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