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R到底是个啥呢?这就得从机械硬盘的基本结构说起了,在机械硬盘的盘片上紧密分布着很多磁性小颗粒,通过N极S极的差别来表现0或1的数据,读数据就是用磁头接近存储区域,记录磁性数据,写入时就是磁头加电改变某些小颗粒的极性方向。这样磁性单元紧靠在一起的模式叫做PMR或者CMR
一般来讲,要提升存储密度(同样面积上的存储容量),会采用缩小磁性颗粒、减小间距的方法。不过现在磁性颗粒、间距都已经很小,很难改变了怎么办呢?那干脆让一个个磁性单元相互有点重叠吧,这就是SMR模式了。因为有点像瓦片一样一层叠一层,所以它也叫“叠瓦”模式,可以让存储密度提升25%左右。
在SMR模式下,因为颗粒大小并没有变,所以存储数据的能力没变化,读取的时候让磁头更精密一点,读取颗粒的信号也没问题,而且因为数据密度比较高,读取可能还会快一些呢。不过写入就有点麻烦了,就像是要在某一片瓦片上写字一样,难免影响周边的瓦片,所以写入就变得更复杂、更慢了。
至于解决办法,除了配置更高的缓存,让数据更多地存在缓存里,之后再慢慢之外,也有厂商通过软件优化等方式让写入过程更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