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管是一个很有历史的电子原件,如果一直向前追溯的话,电子管的理论是由鼎鼎大名的爱迪生创造的。1883年的爱迪生已经发明了灯泡,在对灯泡的研究过程中,爱迪生曾经实验在灯泡的灯丝旁放置一小截铜丝,希望铜丝会阻止用来发光的碳丝的蒸发,但是他失败了,但是他却发现这段悬空在灯泡内部的铜丝由于接收到碳丝所发射的热电子而产生了微弱的电流,所以爱迪生将这个现象申请成了专利,命名为“爱迪生效应”。由于他的发明实在太多了,这些由发明衍生出来的专利并没有受到这位大科学家的重视,没有进一步去做研究。 直到1904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才利用“爱迪生效应”研发出了第一只电子二极管。1906年,美国科学家德福雷斯特发明了栅极,继而发明了第一只具有实际意义的电子管。 电子管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最早的电视机就是电子管的,还有早期的坦克车里的电路也应用了电子管,还有航天飞机上也有电子管的踪影,甚至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也是由电子管搭建起来的,其中应用了18000只电子管,重30吨。 但是在发明了体积更小,寿命更长,性能更稳定的晶体管之后,电子管就慢慢的在各行各业中退出了历史舞台。唯独作为声音放大的电子管功率放大器却一直被应用到现在,而且在发烧友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并不是因为发烧友都普遍怀旧,如果你曾经对比过电子管功率放大器与晶体管功率放大器或者数字功率放大器,你会发现电子管功率放大器有着非常特殊的优美的声音。这是因为什么呢? 那我们就不得不说说“音染”。所谓音染就是电子原件在工作过程中对声音的改变,也就是说声音信号在经过电子原件时发声了变化,这不单发声在电子管上,比如电阻、电容、电感几乎所有的电子原件都会有音染,唯独电子管的音染是比较特别的。 电子管功放的音染主要来自谐波,电子管多为偶次谐波,这会让声音听起来更顺滑、温暖、厚重。由于绝大多数使用的都是如cd机或者数字播放器这类数字音源,有着比较明显的数码味(数字音乐的不够柔顺的声音),电子管功放恰恰就能中和数码味,让声音听起来更加的耐听。这真是个挺神奇的事,电子管天生的缺点却恰恰成为了其最大的优点。 就像是女孩子一百遮百丑一样的道理,虽然电子管功放有耗电多、电子管寿命短、功率小、对音箱灵敏度要求高等等很多缺点,但是只因为其声音温暖、顺滑、厚重,就让其一直在发烧器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也性能不错的电子管功放虽然价格从几千起到数十万元,却依然销量很好,甚至名机一机难求。 这种现象在电子行业中差不多是绝无仅有的,发烧就是这样充满着特立独行的原则,也许这也就是很多朋友痴迷于发烧的原因之一吧。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