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2222222
系统接地平时也为低压系统内的正常泄漏电流提供了返回电源的通路。当低压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又为故障电流提供返回电源的通路,使低压侧过电流保护或漏电保护动作,避免事故的发生。 如果不作系统接地,则当系统中一相发生接地故障时,另两相对地电压将由原来的220V升高为380V。由于故障电流小,保护电器往往不动作,这一过电压状态将持续存在。这对人身安全和设备以至线路的绝缘都是十分不利的,如图1所示。 图一 2、保护接地的作用 保护接地是电气装置内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和金属的敷线套管、线槽等外露导电部分的接地,如图1中RA。发生图1中例示的碰外壳接地故障后,如未作保护接地,故障电压Uf可达相电压220V,对人体电击危险很大。作保护接地后,Uf仅为PE线和RA上的电压降,大大小于220V。RA还为故障电流Id提供返回电源的通路,使保护电器及时切断电源,从而起到防电击和防接地火灾的作用。据此,一般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当人可触及时必须作保护接地。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保护接地对用户电气安全是十分重要的,在任何时间内都必须连通,也即图1中的PE线是严禁用开关断开的。这是因为电气设备上的故障电压也可沿非电气的结构金属管道传导到设备金属外壳上,有了保护接地就可降低这种故障电压的幅度,减少电击危险。 3、接地保护的形式 根据设备外壳接地的形式不一样一般常用的有三种接地制式,也称接地系统。这三种接地制式分别是:TN制、TT制和IT制。 1)TN制这种系统电源侧中性点直接接地而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等与电源系统的零线进行连接。即通常所说的保护接零(这条零线要在规定的地方进行重复接地)。其中TN制又分为TN-C制、TN-S制、TN-C-S制三种。其结构特点是保护接地与工作接地共用一个接地极,保护线(PE)直接接在电源零线(N)上。保护特点是发生接地故障就相当单相短路,故障电流很大,可以用短路保护电器(熔断器)充当接地故障保护电器。(省一套接地保护装置)。 ①TN-C制结构特点:PE导体(线)和N导体(线)在整个系统中是合一的(共用一根导线)。这种制式又称为三相四线制。见图2所示。 图二 ②TN-S制结构特点:PE导体(线)和N导体(线)在整个系统中是分开的(即多一根PE线)。这种制式又称为三相五线制。见图3 所示。 图三 ③TN-C-S制结构特点:系统中一部分PE导体(线)和N导体(线)合一,一部分分开。一般是在三相五线制的基础上为了节约导线,在野外架空线用TN-C制(三相四线制),在建筑物内改回三相五线制。即在野外N线与PE合为一根,在建筑物室内在分开。见图4所示。 图四 2)TT系统 这种系统是供电系统中电源侧中性点也直接接地。(也就是电源做工作接地)。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等单独通过一套接地装置与大地直接进行良好的电气连接。称为保护接地。TT制也为三相四线制。见图5所示。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