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制冷系统常见的一些故障分析与理解蒸发温度/回气温度/回气压力
1、蒸发温度每提高10℃,电机负载可增加30%甚至更高,造成小马拉大车的现象。因此,低温压缩机用于中高温系统、冷库降温过程持续时间过长,压缩机就长时间处于超负荷状态,对电机的损伤很大,使电机以后遇到电压波动、电涌等突发情况时很容易烧毁。
2、蒸发温度越低,制冷剂质量流量越小,实际需要的电机功率也就越小。因此将压缩机和中高温冷冻压缩机用于低温时,尽管电机的实际功耗比名义功率减小了很多,但相对于低温时的实际功率需要和冷却情况还是太大,电机冷却很容易出现问题。 3、回气温度高低是相对于蒸发温度为而言的。为了防止回液,一般回气管路都要求20℃的回气过热度。假如回气管路保温不好,过热度就远远超过20℃。
4、回气温度越高,气缸吸气温度和排气温度就越高。回气温度每升高1℃,排气温度将升高1~1.3℃。
5、对于回气冷却型压缩机,制冷剂蒸气在流经电机腔时被电机加热,气缸吸气温度再一次被提高。电机发热量受功率和效率影响,而消耗功率与排量、容积效率、工况、摩擦阻力等密切相关。
6、一些用户偏面地认为,蒸发温度越低冷度速度越快,这种想法其实有很多问题。降低蒸发温度虽然可以增加冷冻温差,但压缩机的制冷量却减小了,因此冷冻速度不一定快。何况蒸发温度越低,制冷系数就越低,而负荷却有增加,运转时间延长,耗电量会增大。
7、降低回气管路阻力也可以提高回气压力,具体方法包括及时更换脏堵的回气过滤器、尽可能缩小蒸发管和回气管路的长度等。 8、此外,制冷剂不足也是回气压力低的一个因素。

2吸气温度过高
1、系统中制冷剂充注量不足,即使膨胀阀开到最大,供液量也不会有什么变化,这样制冷剂蒸汽在蒸发器中过热使吸气温度升高。
2、膨胀阀开启度过小,造成系统制冷剂的循环量不足,进人蒸发器的制冷剂量少,过热度大,从而吸气温度高。
3、膨胀阀口滤网堵塞,蒸发器内的供液量不足,制冷剂液体量减少,蒸发器内有一部分被过热蒸汽所占据,因此吸气温度升高。 4、其他原因引起吸气温度过高,如回气管道隔热不好或管道过长,都可引起吸气温度过高。正常情况下压缩机缸盖应是半边凉、半边热,若吸气温度过高则缸盖全部发热。
3吸气温度过低 1、制冷剂充注量太多,占据了冷凝器内部分容积而使冷凝压力增高,进入蒸发器的液体随之增多。
蒸发器中液体不能完全气化,使压缩机吸人的气体中带有液体微滴。这样,回气管道的温度下降,但蒸发温度因压力未下降而未变化,过热度减小。 即使关小膨胀阀也无显著改善。
2、膨胀阀开启度过大。由于感温元件绑扎过松、与回气管接触面积小,或者感温元件未用绝热材料包扎及其包扎位置错误等,致使感温元件所测温度不准确,接近环境温度,使膨胀阀动作的开启度增大,导致供液量过多。

4蒸发温度对制冷效率影响 1、蒸发温度对制冷效率影响较大,它每降低1度,制取同样的冷量需增加功率4%,所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当提高蒸发温度,对提高空调器制冷效率是有利的。
2、家用空调器的蒸发温度一般比空调出风口温度低5~10度,正常运行时,蒸发温度在5~12度,出风温度在10~20度。
5排气温度/排气压力/排气量
1、排气温度过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回气温度高、电机加热量大、压缩比高、冷凝压力高、制冷剂的绝热指数、制冷剂选择不当。
2、对于R22压缩机,当蒸发温度从-5℃降低到-40℃时,一般COP会降低4倍,而其他参数变化不大,气体在电机腔的温升会增加三四倍。
由于气缸吸气温度每升高1℃,排气温度可升高1~1.3℃。因此,蒸发温度从-5℃降低到-40℃,排汽温度会上升约30~40℃。 回气冷却型半封压缩机,制冷剂在电机腔的温升范围大致在15~45℃之间。
3、空气冷却(风冷)型压缩机中制冷制不经过绕组,因而不存在电机加热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