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制冷 发表于 2023-8-17 08:56:39

论制冷装置中的“回油弯”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23-8-17 14:08 编辑

       首先,制冷系统的润滑油与所用的制冷剂是配套的,在制冷循环中是能够相互溶解混合的,即与制冷剂相融在系统中流动,一般不用忧虑其回油的问题。但在低温部分,润滑油的溶解性差,粘度大,流动性变差,必然在狭窄或底部(低处)容易积存。或者是工艺设计不规范,或者因安装位置条件的限制等因素,压缩机比系统的两器高,连接管路长(或落差大),造成一定的回油困难问题。
       有人说在压缩机的吸气管(回气管)段上同样也设置回油弯,顾名思义,既然是“弯”,那就一定存在阻力。吸气管上加设弯管(路),即使有存油,那也增加了吸气的阻力,怎么才能回到压缩机里来?既然要回油,那就应该通畅地给它一条回路,不应设置阻力。这种所谓的“回油弯”,实质就等于是阻力弯!好端端的通畅管路折腾成阻力弯,真是多此一举!
       如果压缩机在下方(或室外机处于室内机下方),没有这些糟糕和无意义的弯,油不是更容易回到压缩机里去么?吸排气阻力更小,系统的压降和回气过热度也小,更有利系统的制冷循环。不任从系统的流程循环原理和流体的运动原理上,都是与理论不相符的,是缺乏逻辑性的,是一种荒唐的谬论!
       如果是压缩机在上方,吸气和排气(低压和高压或蒸发器和冷凝器)都比压缩机低。首先,说明该系统违反了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即使是因某个特殊情况和条件的限制下压缩机设在高处时,冷凝器和油分等组件都要和压缩机组成机组安装在一起,在同一高度的基础上,使机组在运行压缩时尽可能地阻止或减少润滑油被带入系统。
      压缩机在上方,设置了所谓的U形“回油弯”,把U形回油弯当成“接力弯”,让这段直立竖管里的润滑油慢慢积存在“接力弯”里,再由后面(来自下面)的压力再次把“接力弯”的油压送至上一个存油弯里去,下方的压力在存弯里的液体中鼓泡,压力要冲开存弯里的液封,这必然产生较大的阻力,像“接力棒”似的“接力赛”。但压力最终还是来自于这台压缩机,不存在“增压泵”了,如此折腾,循环压力是否存在较大的损失?事物的概念都要经得起分析,推理和认证,要用现实逻辑的观念来验证是否可能和可行。
      系统规范的压缩机,出口一般都有油分离器的,低压蒸发器上都有气液分离器。冷库系统的位(落)差一般不会很大,低压吸气储液罐(吸气过滤器)和高压油分都有回油管直接接压缩机回油的。没有哪个冷库及其它制冷装置的管道存在这种“节节高”或“凹凸起伏”离谱的毫无意义的所谓“回油弯”的。
       排气管路的回油弯,同样顾名思义,排气,那就是往外排出。如果途中设置了弯管,同样增加了排出气体的阻力,提高了排气压力(高压压力)。
       对于没有油分的小微型制冷系统,在压缩机的排气出口管段上设置“Q”形(即排气管弯一圈360°)或“Ω”形阻油弯(不宜弯“U”形,因为这种弯易存液体形成液封),压缩气体中夹带的油雾在经过此段弯管时由于弯路的摩擦作用,致使润滑油顺管壁得到一定的分离,可理解为“阻油弯”,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如果“Q”形或“Ω”形转弯后管路继续往上走一段,然后再平行一段后弯向冷凝器,那就更好了,尽可能地阻止或减少了润滑油继续被带入冷凝器中的可能,所以这种弯管的原理作用应称为“阻油弯”,这样做是很切合实际和符合流体运动原理的。
      家用空调压缩机旁的吸排气管都有几个弯,一是防震消音;二是缓冲和积液(就等于所谓的“回油弯”),没必要再另行特意设置了。
      我完全不认可这种荒唐的说法和做法!不是一般的不认可,而是完全的不认可!在一些权威性的有着学科研究及教科讨论的论坛里,我同样也发表了我的观点和论述。
      具体是针对什么装置和系统不要去管,就制冷装置中关于设置所谓“回油弯”之类的话题。
      吸气管(即压缩机的吸气管)段上设置“回油弯”,大家知道,气管是往压缩机进气的低压管,规范的制冷系统对该段管路都进行了隔热处理(即保温)。原本要求管路的流动及输送阻力越小越好,越对制冷效率越高。特别是低压低温管路,润滑油的粘度大,流动性变差,设置了弯管弯道,更加增加了流动阻力,增加了压缩机的吸气阻力,从而降低了压缩机的吸气量和排气量,压缩效率大大降低了。图中给人的是很直观的,可想而知产生的结果。
      如此的弯管弯道,数量越多,阻力越大,最终影响压缩机的效率也越大。循环中润滑油被逐渐分离后积存在“U”形弯管里,原本是雾状与气态制冷剂混合在一起顺利地被压缩机吸入,但此时却变成了液态,气体制冷剂经过弯管时,就像卫生间下水道的存水弯一样,形成“液封”,在弯管的液体润滑油里“鼓泡”后再“冲出”来,或者连同液体润滑油一起被压力冲进下一个弯管里,如此一直到最后一个弯管,最后大量的液体冲进压缩机里,这将会是什么状态?符合压缩机吸气的要求吗?压缩机受得了吗?好不容易经过层层阻力吸来的却是“致命”的液击,正常的压缩机都会被损坏,甚至发生事故。
      凭什么说如此就能“回油”?“回油”的“效率”究竟能“提高”多少?凭什么说没有如此设置就不“回油”,或者“回油率”低?或者因此而“影响”了系统“损坏”了压缩机?
      一条好端端通畅的管路为何要折腾得如此脱离常理和科学伦理?什么人的脑子进水了?雾状润滑油与气态制冷剂融合在一起,通畅无阻地循环不是很好吗?既无阻力通畅无阻,又保证压缩机的运行安全,干嘛要弄出如此离谱荒唐的怪论呢?简直是一篇笑话!一派胡言!
      压缩机的进排气都是属于气态,也不任压缩机是高于内机还是内机高于压缩机,都没有这个必要。特别是压缩机高于内机的系统,设置了这种弯道弯管,吸气的运动阻力更大,低温下油的流动性更差,更不容易被吸回压缩机里去。位差越大时阻力也越大,流速也越低。系统里的润滑油只受位差和管理的阻力及温度的影响,越是有弯道阻力越大,再增设所谓的“回油弯”怎么解释?现场现实的物理逻辑变化,厂家所谓的“建议”是解释不通的。这种设置都是一些所谓设计者坐在“设计室”里“闭门造车”式的,脱离现实的一种想象。理论根据和说服力都站不住脚,经不起分析和推敲。
      现实中,我也没看到,没听到没设这种所谓“回油弯”的出现了什么问题,也没看到和听到设置了这种“回油弯”的就出现了显著的利处。所以我一直坚持这种设置是不恰当的。


云贵桂粤 发表于 2023-8-26 16:19:27

謝謝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论制冷装置中的“回油弯”